疫情下,父母如何帮孩子疏导心理?
疫情下,父母如何帮孩子疏导心理?
近两三年里疫情的反反复复,不仅让很多成年人在衣食住行上深受影响,就连许多孩子,也面临着居家学习、在线网课的诸多烦恼和无奈。
当然对于大人们来说,在居家隔离和限制出行以后,只要开始复工复产,那么很快就会沉浸在赚钱养家和工作琐事的烦恼中,尽管在平时进出小区、商场和城市的时候,需要扫健康码、通行码来验证。
但总归是,大人们在疫情下的烦恼多,但恢复得也快。
可孩子却不一样,也许在疫情反复肆虐的时候,孩子们一开始会因为停课停学而感到兴奋不已,认为自己每天可以睡个懒觉,想玩就玩,再也不必被按部就班的在校时间所约束。
可是时间一长,很多孩子就会发现:
原来待在家里,脱离了小伙伴众多的学校生活,每天早起上网课、熬夜写作业,生活在父母24小时的督促管教下,真的算不上幸福。
反倒是,痛苦抑郁到不行。
首先,在乎孩子的存在。
尤其是,很多孩子平时在学习生活中的举动和习惯,在以往看上去无关紧要,但是在大人小孩全都宅在家里的时候,会在无形中被放大和注目。
不少父母都发现,以前觉得乖巧懂事的孩子,怎么一到居家学习的阶段,就感觉变得调皮顽劣起来。
父母安排的练习推三阻四,老师布置的作业能混则混。
每天上网课、背课文的时候更是气人,常常是你以为他在一直学习,实际上他一直在借口“调整状态”,不是抱着手机玩个不停,就是躺在沙发上赖着不起。
但其实孩子也很委屈:
因为即便是被疫情“困”在家里,有些大人也不可能悠闲坐着。相反,很多事业单位、网络公司和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,就算是待在家里,也得整天盯着手机电脑远程办公。
而且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,有些基层员工的手头工作要比平时更忙。
那么对于孩子粘人、依赖和被关注的需求,自然不可能时时刻刻都满足。
这就需要父母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,在乎孩子的存在。
其次,和孩子一起思考。
有些父母觉得:
反正大人小孩都待在家里,只要我伺候好了孩子的一日三餐,孩子从早到晚“可劲儿”地学就是了
,咋还那么多“小心思”?
但其实,在我们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,我们不仅需要和孩子沟通眼前的老师、学业和考试,还应该和孩子坐在沙发上、站在阳台上,一起畅享和幻想很多不可能发生和很难会遇到,几乎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事情。
而这些事情,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不陪伴孩子去想象、去思考
,那么孩子就只能淤积在心里自己去想象和思考,长此以往,自然会容易抑郁成疾。
因为不管家长如何粉饰和美化,生活总是艰难的,孩子总是脆弱的。
而一个人想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和预案,丰富的想象和思考,肯定是必不可少的。
所以宅在家里的父母,不但要照顾和陪伴好孩子,还应该在沟通交流中,多谈一些在生活中或许很难遇到,但却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困难。
这样的做法,会在一定程度上驱散孩子们心中的困惑和烦恼
,自然也会有利于孩子保持一份积极阳光的心态。
最后,理解孩子的愤怒。
拿我自己来说,在疫情期间不能到处乱跑,有那么几天确实很“愤怒”。
有不能赶紧赚钱的无奈;
有无法管教孩子的痛苦;
也有生活不能立刻重回“正规”的郁闷。
但不管怎么说,整个国家和社会中最有才华、毅力和奋斗精神的年轻人,都在为了这场疫情而努力工作,那么我们作为普通人,也应该在特殊时期学会不要给防疫工作人员添麻烦。
最好就是安安稳稳地宅在家里,做好能做的工作,学好能学的功课。
可是我们能够想通的道理,孩子不一定可以想明白。
特别是当春天来临,楼下阳光煦暖、鸟语花香的季节,孩子们想要跑到楼下和公园里尽情畅玩的念头,就会一刻胜似一刻地愈加强烈,甚至在某些时刻,足以冲昏自己的头脑。
但是很遗憾,只要疫情防控要求不能出门,那我们肯定是坚决不能出门。
所以我们必须理解孩子在家里与日俱增的抱怨、叛逆和怒气,因为如今的疫情形势,非但我们大人从来没有见过,孩子们自然更是闻所未闻。
那么我们作为成年人,首先自己不能心慌意乱、乱了方寸,而是要在遵从和恪守防疫规定的前提下,尽量保持克制、平和和宽容,然后让孩子明白:
在这样的困难时期,小孩子的抱怨和愤怒,是可以被父母理解和接受的。
但前提是,在愤怒的同时,我们要考虑到后果,要懂得克制,更要学会缓解。
总之,不管是在疫情下还是在疫情后,我们都不是那一个书本里和想象中的“完美父母”。
但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于,让孩子可以更为坦诚大胆地指出我们的不足,也可以无所顾忌地讲出藏在心里的困惑和烦恼。
或许,这就是我们身为父母,能为孩子做到的最好的教育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