案例:
我的一位朋友有3个孩子,他呢?
孩子在他面前就是跟他一样,绷着脸,
他说什么,孩子就做什么。
然后孩子在他们的妈妈面前就是嬉皮笑脸。
但是,他对孩子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。
孩子,也不敢跟他说自己的学习情况。
孩子哪怕成绩考砸了也会跟他们的妈妈说,
然后说自己下次会努力。
这种在日常中应该是很常见到的例子。
代沟来源于一直的不沟通。
因为不沟通,所以产生代沟。
一、那么经常不跟孩子沟通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会是怎么样的呢?
XX,你赶紧给我起床,要迟到了。
XX,你现在就给我去写作业,再不写作业我就打你。
XX,你赶紧给我关电视,你再看下去就怎样怎样。
XX,你现在给我回家,还在这干嘛?
XX,你立马,立刻,马上……
我想这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。
家长不想与孩子沟通,直接用命令的口吻,让孩子做某事,或者不要做某事。
长此以往,彼此的关系应该只会更差。
谁也不理解谁,谁也不体谅谁。
家长想要孩子体谅一下自己,而家长却没有先体谅孩子,
觉得孩子是应该体谅自己的。
孩子想要家长体谅一下自己,却一直得不到家长的体谅,
就一直也无法体谅家长。
这形成了一个死循环。
教育的“以身作则”,讲的就是先行后说。
先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孩子,再用自己的嘴巴告诉孩子。
不跟孩子的沟通的家长,
经常是以嘴巴告诉孩子,
并没有用行动告诉孩子。
我突然想起一个梗:
“你什么意思啊?”
“我没意思”
“现在就没有意思!”
“你到底什么意思?”
“我没有什么意思。”
“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是什么意思?”
“懂我就不用说了,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。”
家长和孩子不经常沟通,就会经常出现上面的这种情形。
不跟孩子沟通怎么可能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意思?
二、经常与孩子沟通的家长跟孩子的关系会是什么样的?
1、孩子乐于向家长倾诉
两个人之所以成为好友,皆因为经常沟通,有沟通才有了解对方。
家长经常跟孩子沟通,那么孩子就自然也会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,告诉家长。
如今天班级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。
如我今天跟谁交了朋友。
如今天我闯了什么祸。
家长想知道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,
那么跟孩子沟通就知道了。
2、亲子和睦,有利于孩子学习
尽管孩子的学习一直是靠自己的,
家长不管,孩子自己也是能学习的,也有可能学得很好。
如果,家长有帮助孩子,我相信,孩子的学习可以学得更好。
而孩子要家长的帮助,首先也是建立在彼此双方关系和睦。
3、不会的知识会第一时间问家长
常常与孩子沟通,家长除了能跟孩子关系好,
还能清楚的知道孩子的学习情况。
有沟通,孩子不会怕家长,
自己遇到的难题也会找家长帮忙解决。
为什么?
因为孩子信任家长,相信家长可以帮自己。
知道孩子哪些知识不会,那么家长也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辅导,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也大大提高了效率。
三、沟通对培养亲密关系很重要
用严格管理的方式教育孩子,这样的孩子在学习方面可能会特别出色,但是孩子可能会疏远父母。虽然,做父母的不指望孩子能够成为人中龙凤,但是孩子不亲近父母显然是我们不想看到的。
如果孩子很优秀,但是不亲近父母,那么父母的教育同样可以说是失败的。看到朋友圈有家长说,看来我们家的学渣是来报恩的,同时配上孩子做饭或者打扫卫生的视频。这时候,我看到了一个暖心的孩子,一个体贴父母的孩子,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。
沟通不仅仅限于谈话,也可以是一起做一件事情,比如做家务,比如做饭,再比如看同一本书。
沟通的方式要多样化,如果是早出晚归的父母,没有跟孩子有共同的时间,可以采用写小纸条的方式。
四、引导孩子沟通
家里那个最乖的孩子,有时默默地承受了太多太多,这主要体现在家里有多个孩子的情况下。之前一直没有讲过这点。
如果孩子表现得很懂事,什么也不用家长操心。这样的孩子需不需要沟通呢?
懂事的孩子,学习不用家长操心,那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呢?
首先就是孩子的人际关系,如果孩子有几个好朋友,可以一起玩,一起学习,人际关系肯定没有问题,就是小朋友要互相送点礼物的,你也可以帮忙出出主意。 如果孩子没有玩得好的朋友,那就要注意一下了,不用很刻意,主要平时注意一下就行了。看看孩子到底怎么了,跟同学有什么矛盾啊?家长可以帮忙出出主意。
其次就是孩子的身体,如果孩子有点超重或者过于瘦弱,又或者视力比较差等等原因,要让孩子接受自己,告诉孩子处理问题的方法,这里就不做具体的展开。孩子从很小开始就会很关注自己长得高不高,长得好不好看,那么家长就要引导孩子不用太注重自己的外貌,只要身体健康,卫生整洁就足够了。总之,家长做好榜样就对了,这是无形的沟通。
最后,平等是沟通的基础。只有当家长和孩子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,才有可能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。如果家长能够跟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,那这样就是很成功的亲子关系啦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