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沟通密码,与孩子快乐交流
身边的很多父母,每天晚上等孩子回家之后,只说三句话:吃饭了!作业写完了吗?早点睡!
这样的交流方式过于简单,孩子不是机器人,我们更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,留意他的情绪。
如何与孩子沟通似乎成了家长与孩子相处的一道坎,有些家长想和孩子交流,结果一张嘴就问学的怎么样?成绩如何?孩子对这样的话题自然没兴趣,不想和父母多说,没心情聊下去。
个别孩子还处在逆反期,就算聊下去,嘴上没有好话,心里也没有好脾气。还有些孩子长期住校,亲子沟通的机会少之又少。
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书《给家长的沟通书》,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春期(10-20岁)亲子对话的范本和案例,从日常会话到深度交流,覆盖各类敏感话题,充满了有益且实用的教育策略,是一本现代快节奏家庭的亲子必读书。
这本书教会家长如何通过养成日常与孩子进行交流的习惯,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,进一步建立超凡的亲子关系。
书中家长话术和对话范例相结合,诸多开启对话的话头模版,循循善诱,轻松实战。日常对话,话题广布,由易到难,分为交心、敏感、危险、品质、勇敢五个类型,可以作为家教育儿的工具书,分门别类,便于家长即时查找。
书中提倡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“严管与厚爱”相结合:家长不是朋友,需要给予孩子有原则的管教,切不可盲目地投其所好,必须有底线意识;家长是坚强的后盾,重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,而是分享得失,互通有无,无附加条件地提供情绪情感的终极支持。
《给家长的沟通书》是艾米·阿拉玛尔博士和克里斯廷·施利希廷博士合作的作品,她们分别在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深耕多年,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所积累,因此书中有不少开启沟通的实用话术。
这本书的核心理念强调的是“教育的最好状态是我们不再觉得我们只是在培育孩子,而是把孩子当作一个35岁的成年人来培养。”
当建立了这样的观念之后,家长才可能以平等的姿态、耐心的态度、非评判的同理心来孩子沟通,孩子也才有可能愿意听和愿意说。
在书中,作者告诉我们,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,一定不要怕自己在孩子面前“出丑”。我们不需在孩子面前树立完美高大的父母亲形象,也不要以长辈的姿态去评判与管教他,这除去带给孩子威严之外,并没有什么用处。我们更应当做的是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,有优点也有缺陷,通过你自己的故事去引起与孩子的情感共鸣,鼓励他们做出行动与改变,这样可以拉进与孩子的距离,也可以借此与孩子搭起良好沟通的桥梁。
家长把自己当作一个向导或引导者,或者把自己当成伙伴或陪伴者,将孩子作为并肩的同路人,只有这样,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才能无所阻碍。
就像作者在书中说:在孩子成长的时候,他的任务就是去超越自己,尝试新的东西。我们应该预料到了孩子会做愚蠢的决定,还会做那些我们不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,而我们的任务就是保持镇静,并坚持下去。所以,当我们的孩子作出出格的行为或者犯错被现场抓包的时候,你需要意识到他的这个行为并不是在和你对着干,而是一个成长的过程。你不仅需要帮助他建立逻辑结论以认清他所犯错的错误,还要和他聊一聊他的决定及其后果。
作者还在书中为家长提供了一套促进沟通的亲子提问方案,鼓励家长与孩子找个单独的时间互相提问,加强对彼此的了解。
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工具,而一旦在情绪爆发时使用,也会变成杀伤力最强的工具。
不经意间,就会转化成「语言暴力」。
《给家长的沟通书》提示让父母学会“假装”成功,这在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中,是一个不断被证明卓有成效的好方法。
只有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良性沟通,有更好的情感交流基础,亲子关系和谐,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愿意听,家庭教育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