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么帮助宝宝克服入园的分离焦虑?
分离焦虑,是每个宝宝入园都要面临的问题。每天早上跟家长说再见,是宝宝最难受的时候,于是,哭就成了他表达焦虑情绪的最直接的方式。而家长惯常的做法是劝导宝宝尽快平息。有的家长甚至“威逼利诱”,试图尽速解决问题。这样的做法虽然有时看似立竿见影,但宝宝不过是被“吓住了”,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不仅如此,这种做法还有可能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,比如,它可能导致宝宝分离焦虑变得越来越严重,内心深处产生更多的恐慌感,或者产生其他的情绪问题,又或者让宝宝为了讨好家长拼命压抑自己,最终不得不寻找别的出口,把这些情绪连本带利发泄出去。
当宝宝入园初期哭闹的时候,与其抑制他,不如允许他哭出来。哭出来,他的情绪流动起来,就好受多了,他也才有了关注其他事物的兴趣。一旦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,自然就可以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。
要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分离焦虑,适应幼儿园的生活,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:
1.明确告知孩子真实情况
在入园前两天,最好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,告诉他哪天要送他去幼儿园,到了幼儿园,他会自己待在那里,而爸爸妈妈要去上班。他将在幼儿园吃三顿饭,在幼儿园睡午觉,一直等到爸爸妈妈下班才会去接他。其他的活动,也列举一些。不清楚的话,可以问问幼儿园老师。
孩子对时间的概念比较模糊,可以教给他看表(幼儿园都会有钟表),让他明白,长短针指到哪个位置,爸爸妈妈就会来接他。或者以某些特定的事件帮助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,比如,吃过晚饭,爸爸妈妈就会去接他。这些特定的事件可以帮助孩子具象地理解时间的概念。
因为一整天见不到爸爸妈妈,孩子最大的担忧是爸爸妈妈把他扔在那,不要他了,他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。因此,送孩子入园,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他,爸爸妈妈一定会去接,并且每天都会在同样的时间去接他,以消除他这种担忧。
因为每个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流程都会略有差异,家长最好跟老师交流一下,了解每日的大致流程,跟孩子确认流程。明确流程之后,孩子就会心中有数,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。如果一切都在预料之中,孩子安全感就会强很多。
初入园一两周,建议家长稍微早点去接孩子,否则,别的家长都来接孩子了,爸爸妈妈还没来,孩子内心就会比较恐慌。如果爸爸妈妈到得比较早,孩子就不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,内心会相对安宁一些。
2.家长自身要放松
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,他们对外界的判断不是很确定,很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。如果进入一个新的环境,父母很放松,孩子一般也比较放松。相反,如果父母很焦虑,很紧张,那么孩子也会变得很焦虑,很紧张。于是,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互相影响,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,延缓孩子适应的进程。
我们观察到,孩子入园后,很多父母送孩子到幼儿园时,满脸透着焦虑,分离时依依不舍,一副担忧的神情,上了班更是心神不定。晚上接到孩子时,很多父母脸上更是写满了心疼。作为父母,这种心情可以理解,毕竟,那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,独自走向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一帮陌生人相处。但是,父母这种状态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:上幼儿园好可怕啊!你看看,爸爸妈妈都很害怕呢!明天我可不要再来这个地方了!
相反,如果父母很放松,很平静,那么孩子虽然也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,但是,从父母的脸上,他读到的信息是:爸爸妈妈很放松,看来这个地方没那么可怕。连续观察爸爸妈妈几天之后,孩子就会获得一种力量,确信这个事情不那么可怕,继而勇敢地接纳幼儿园,最终彻底放松。
孩子非常神奇,家长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,所思所想,他全都可以轻松地监控到,并做出相应的反应。所以,家长先给自己做好心理疏导,把自身的问题解决了,比下大力去解决孩子的问题要有效得多。
3.信赖老师
幼儿园老师见的孩子很多,在与众多孩子相处的过程中,他们积累了大量处理孩子分离焦虑的经验,他们往往比家长专业得多。既然选定了某个幼儿园,那就信任幼儿园,信任老师,并且将这种信任传递给孩子与老师。
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,可以如此介绍他第一次见面的老师:
“这是某某老师,妈妈(爸爸)很信任她。你也可以相信他。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,可以找某某老师。老师会帮你的。好了,现在我要将你交给某某老师了。”
跟孩子交代这些的时候,如果家长的话发自肺腑,孩子就会接受到这一真诚的信息,完全地信赖家长。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这层意思,可以给孩子一个暗示,让他明白,在这里,他有一个可以信赖的人,而不是举目无亲,无人疼爱。同时,当着老师的面表示你很信任老师,会让老师觉得很温暖。当一个人被人无条件信赖的时候,心里往往都会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。老师从家长这里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之后,他的潜意识也会提醒他不能辜负家长的这种信赖,因而更加尽心尽力。
如此介绍完老师之后,平静地抱一下孩子,就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给老师了。走的时候,别忘了告诉孩子,什么时候你会来接他。与孩子分离的时候,切记不要跟孩子没完没了粘乎。
很多孩子入园后,第一天显得很开心,可是第二、第三天就哭着闹着不想去了。这种现象很正常。第一天上幼儿园,孩子有新鲜感,所以大都表现不错。等到他反应过来,他到了一个陌生环境,他需要在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前提下留在这个地方,并且他还不能随心所欲在这个地方玩,多少要受到某些约束,他可能就要哭闹了。这时,家长千万别胡乱猜忌:是不是老师对孩子不好啊?是小朋友欺负他了吗?而要相信幼儿园,相信老师,并且在孩子面前将这种想法表现出来,只有这样,孩子才会逐渐喜欢幼儿园、喜欢老师。
4.带个安慰物
如果幼儿园允许,在孩子初入园时,可以考虑给他带个安慰物。这个安慰物可以是孩子喜欢的玩具,妈妈的围巾,孩子的枕头,小毛毯,妈妈与孩子的合影……任何他能够接受的物品都可以,当然,安慰物一定要选择安全的物品。相对柔软的物品,安抚的效果更好。有的幼儿园可能不允许带这些入园,那么,我们可以考虑用别的东西替代。比如,妈妈可以亲手给孩子画一幅画,写一句话,揣在他的小兜里,或者在孩子的衣服上画个符号,告诉他,想妈妈的时候,看看、摸摸这些东西就不会难过了。有了这些铺垫,孩子就可以找到一个排解分离焦虑的方法,并从这些与妈妈发生联系的事物中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安慰与支持。当然,给孩子的小手心一个亲吻,然后让他握紧双手,把亲吻装进小口袋也行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,选择最适合他的方式。
有的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过于依赖这个安慰物,实际上没有必要。刚入园的时候,孩子会比较依赖这个安慰物,过些日子,他对这个安慰物的依赖程度就会降低,有时候会随手把它扔在某个地方,偶尔才会想起要去找它。一旦孩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,他就会对他的安慰物置之不理,将关注的重心放到别的方面。
5.与同班的小朋友多联系
如果孩子能很快就在同班级找个好朋友,他在幼儿园的生活就愉快多了。孩子入园后,家长在接送孩子时,最好与其他家长聊聊天,也许就会发现一些很投缘的家长,不妨利用放学后,或者节假日的时间,大家多凑到一起玩玩。这可都是帮助孩子交朋友的极好机会呢!
6.利用孩子泛灵性的特点引导
开办全日班后,我们发现,利用孩子们泛灵性的特点,可以帮助他们缓解分离焦虑。比如,当老师对孩子说:“看,那儿有一棵大树,一颗小树,那是大树妈妈和小树宝宝。”孩子会显得很兴奋,尤其当我们将宝宝替换为孩子的名字的时候,他的反应会更为强烈。这种大小的对比,可以让他联想到自己和妈妈,使他的内心变得比较安宁。孩子的分离焦虑也在寻找这些大小匹配的事物的活动中得到缓解。当然,不是每个幼儿园的老师都会这样去引导孩子,但是家长可以借鉴这种方式,给孩子一些心理疏导,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去关注幼儿园的某些事物。
在分析孩子们各种反应之后,我们编了《找妈妈》这个故事,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特点,以这个故事为蓝本,进一步延伸,给孩子一些引导,帮助他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物上去。
如何帮助孩子尽快克服分离焦虑?
Tips:
①给孩子带的安慰物一定要安全,最好不要有长长的绳子,或者容易掉落的小部件,如扣子等,以避免发生绳子缠住孩子,小部件被咬下来吞食等危险。
②放学后最好选择多联系那些乐观开朗、不爱计较、心态平和的家长,这些人会带给我们更多积极的正面的能量,对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有好处。
③本丛书配有一本《找妈妈》,旨在帮助孩子更人性化的接纳幼儿园,家长可以参考,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拓展,协助他更快接纳幼儿园。
④悄悄地将孩子的小名告诉老师,第一天见老师,如果老师能“猜出”孩子的小名,他就会觉得这个老师亲切很多,接受这个老师也容易很多。
⑤不要以幼儿园那些好玩的设施吸引孩子上幼儿园,他不可能一整天都玩那些设施,这种哄孩子的方式会让他把幼儿园当游乐场,在心理上形成巨大反差。
⑥每天离开的时候都要跟宝宝郑重其事的道别,千万别偷偷溜走,给孩子带来更多不安全感。
⑦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,要尽速离开,不要没完没了跟孩子纠缠。很多幼儿园老师的经验发现,爸爸送孩子,孩子适应更快,原因就在于爸爸与孩子告别简洁快速,不拖泥带水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